“目前全国80%的科技企业和超过一半的AI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”。
10月31日,在2023云栖大会上,新任阿里集团董事长的蔡崇信首次公开亮相,就为自家阿里云站台,“秀”了一把在云计算领域的战果。
在蔡崇信看来,日后云计算将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服务,成就更多开发者和企业。换而言之,云算力将来在数字化领域,就会像当下的电力一样,润物细无声却又不可或缺,重要程度不言而喻。
再度以阿里云创始人身份回归阿里的王坚也指出,“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如今自然地走在了一起,标志着云计算第三次浪潮的到来”。
蔡崇信也顺势喊出“要打造AI时代最开放的云”的口号,为阿里云引流;作为这一开放价值观的核心执行者,阿里云CTO周靖人,此次抛出了一系列王炸。其中,加码技术升级、生态开放成为关键。
第一张牌,阿里云就甩向了AI浪潮的核心–基础大模型。周靖人直言,基础模型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AI产业化的前景。
此次,阿里云发布了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的升级版–千亿级参数规模的通义千问2.0。
相比4月发布的1.0版本,通义千问2.0在复杂指令理解、文学创作、通用数学、知识记忆、幻觉抵御等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。周靖人称,目前通义千问的综合性能已经超过GPT-3.5,加速追赶GPT-4。
而推出更强大的通义千问2.0,阿里云的“阳谋”意在向更多行业渗透落地,触手伸向更广的应用场景。
此次阿里云基于通义“打样”了8个行业大模型,包括个性化角色创作平台通义星尘、智能投研助手通义点金、AI阅读助手通义智文等,覆盖制造、公共服务、汽车、健康、金融、零售、科研等场景。
周靖人透露,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,百川智能、智谱AI、零一万物、昆仑万维、vivo、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。阿里云已成为中国大模型的公共AI算力底座。
而开放也意味着,阿里云要进一步降低开发门槛,吸引更多开发者来“投奔”,增加粘度。
在周靖人看来,千行百业都想借助大模型实现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变革,但大模型使用的高门槛把大部分人挡在了技术浪潮之外。不论是定制专属大模型,还是基于大模型构建创新应用,都有很高的人才、技术、资金要求。
此次,周靖人发布一站式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–“阿里云百炼”,简化了底层算力部署等复杂工作。借此,开发者5分钟内就能开发一款大模型应用,几小时即可“炼”出一个企业专属模型。
除了降低门槛之外,开源更是开放的应有之义。周靖人宣布将开源通义千问72B模型,成为国内参数最大的开源模型。此前,7B、14B两款通用模型已经开源,阿里云成为国内首个加入大模型开源行列的互联网企业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免费可商用的开源,不仅能吸引新人入局持续壮大阿里云的社区,还能让即使不愿意付费的用户,有机会变成一个社区的贡献者产生价值。
事实上,这一策略已经初有成效。据周靖人透露,阿里云的魔搭社区现已有2300多款AI模型,吸引280万名AI开发者,成为中国规模最大、开发者最活跃的AI社区。
而这些,都将是阿里云接下来开疆拓土的粮草和精兵,也是阿里云向华为、百度、腾讯、京东等大厂发起了一次奇袭。
可以说,阿里云在百模大战的竞赛中再下一城。(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《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》显示)上半年,已经在国内云市场排第一的阿里云,还要在对手的围攻中加速开疆拓土,成为蔡崇信口中,AI时代大家都不可或缺的“公共服务提供商”。
阿里云大规模开放、开源的背后,一是自身增长、扩张的焦虑,二是作为阿里这一轮组织变革中,分拆最彻底谋求IPO的子公司,阿里云肩负着“再造一个阿里”的期望。
近年来,阿里云的营收增长放缓,而对手又很强悍;另一方面,在被大模型重塑的全新云市场里,行业老大也面临全新的挑战。正处于冲击上市关键阶段的阿里云,就必须拿出更多“独门武器”来迎战。
来源:Wallstreetcn